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原文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为子而傲必不孝,为臣而傲必不忠,为父而傲必不慈,为友而傲必不信。故象与丹朱俱不肖,亦只一傲字,便结果了此生。

诸君常要体此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无致介染着,只是一「无我」而已:胸中切不可有,有即「傲」也。古先圣人许多好处,也只是无我而已,无我自能谦。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此道至简至易的,亦至精至微的。

孔子曰:「其如示诸掌乎。」且人于掌何日不见,及至问他掌中多少文理,却便不知,即如我良知二字,一讲便明,谁不知得:若欲的见良知,却谁能见得?

翻译

人生最大的毛病,就是一个「傲」字。为人子,若傲,就一定不孝;为人臣,若傲,就一定不忠;为人父,若傲,就一定不慈爱;为人友,若傲,就一定不诚信。舜的弟弟象,尧的儿子丹朱,都只是一个傲字,就断送了自己的一生。

同学们要时常体会这一点,人心本是天然之理,精精明明,没有丝毫纤尘沾染,只是一个「无我」罢了。胸中一定不能有我,有我就是「傲」。古圣先贤许多的优点,也只是一个无我而已。无我,自然就能谦虚,谦虚是众善的基石,傲慢是万恶的根源。”

大道极其简易平常,也极其精微神妙。

孔子说:「就像看自己的手掌一样。」人哪天不看到自己的手掌?但是你问他这手掌中有多少纹理,他却不知道。就像我所说的良知二字,一讲就明,谁不知道呢?但是,要真的体认到良知,却又有谁做得到呢?

出处

《传习录》,王守仁(1472-1529),世称王阳明,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子,谥文成。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余姚市)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兼军事家、教育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封爵新建伯,隆庆时追赠侯爵。王守仁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不但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统军征战。

解读

曾国藩在寄给家人的家信中说: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又说:

欲去骄字,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可见无论是古今,人都是没有变的,都很容易「骄傲」和「懒惰」,具体的表现就是喜好评价他人、喜欢睡懒觉。

这是因为「我」的本性使然,基督教的七宗罪(Seven Deadly Sins)里面写得非常清楚:

傲慢、嫉妒、暴怒、懒惰、贪婪、暴食、色欲。

Pride, Envy, Wrath, Sloth, Greed, Gluttony, Lust.

人都会执着于「我」,这是人的天性,但太过于执着于「我」,就会衍生出无穷无尽的问题:「我要…」、「我想…」、「我不要…」、「我不想…」、「我担心…」、「我害怕…」。

无论「我」如何挣扎,都不可能摆脱由于「我」而产生的问题,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处理「我」这个根本性的问题。

我们处理这个问题的思路有5个方向:

  • 去除:通过训练,降低「我」的分量,理想状态是完全去除,这是佛教的觉悟之路。
  • 开放:通过训练,打开「我」的边界,理想状态是修齐治平,这是儒家的圣贤之道。
  • 调和:通过训练,调和「我」的关系,理想状态是天人合一,这是道家的法自然之道。
  • 转化:通过训练,转化「我」的意义,理想状态是与神合一,这是基督教的圣人之路。
  • 逃避:通过训练,避开「我」的影响,理想状态是放弃治疗,这是印度教的转世轮回。

这些道路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只要我们不断训练自己,并坚信于自己所选择的道路,每一条路都能走得通。

但其实,走到最后,我们一定会发现自己一无所获,因为「我」本身就是幻觉,这些道路也只是另一种幻觉罢了。

这一段旅程本身,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总结

借假修真。

拓展阅读

魏武侯之居中山也,问於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

李克对曰:「骤战而骤胜。」

武侯曰:「骤战而骤胜,国家之福也,其独以亡,何故?」

对曰: 「骤战则民疲,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疲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骄则恣,恣则极物;罢则怨,怨则极虑。上下俱极,吴之亡犹晚。此夫差之所以自殁於干隧也。」

《吕氏春秋》吕不韦

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汉书》班固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三体》刘慈欣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孔子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孙子兵法》地形篇

当你成为无,你就是一切。

《神圣闪光(Divine Flashes)》法赫尔丁·易卜拉欣·伊拉齐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余家后辈,只做过大,未做过小,骄傲之气入于膏育而不自觉,吾深以为虑。

《曾国藩家书》咸丰十年九月廿四日

吾自八年六月再出,即力戒傲字,以儆无恒之弊,近来又力戒惰字。昨日徽州未败之前,次青心中不免有自是之见,既败之后,余益加猛省、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曾国藩家书》咸丰十年十月廿四日

弟言家中子弟,无不谦者,此却未然。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谨慎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

谚云:「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傲。」非必锦衣玉食,动手打人,而后谓之骄傲也。但使志得意满,毫无畏忌,开口议人短长,即是极骄傲耳。

余正月初四日信中,言戒骄字,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望弟弟常猛省,并戒子弟也。

《曾国藩家书》咸丰十一年二月初四日

There is a greater need to extinguish hybris than there is a blazing fire.

消除傲慢比扑灭烈火更紧要。

《赫拉克利特残篇》赫拉克利特

欲去骄字,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晏起:早起)

《曾国藩家书》咸丰十一年正月初四日

败人两字,非傲即惰。

曾国藩

谦虚之功与胜心正相反。人有胜心,为子则不能孝,为臣则不能敬,为弟则不能恭,与朋友则不能相信相下。至于为君亦未仁,为父亦未慈,为兄亦不能友。人之恶行,虽有大小,皆由胜心出,胜心一坚,则不复有改过徒义之功矣。

《阳明先生文集》王阳明

人有胜心,惟敌是视;人有畏心,惟畏是视。
两心交定,两利若心,两为之职,惟权视之。

《司马法》司马穰苴

讳贫者,死于贫,胜心使之也;讳病者,死于病,畏心蔽之也;讳愚者,死于愚,痴心覆之也。

古之人,如陈玉石于市肆,瑕瑜不掩;今之人,如货古玩于时贾,真伪难知。

《小窗幽记(又名“醉古堂剑扫”)》陆绍珩

阿哲

好奇、探索、创造

相关推荐

君子有三恕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报,有子而求其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 …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