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有三恕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报,有子而求其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听令,非恕也。士明于此三恕,则可以端身矣。」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也。」

翻译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同理心:不为君主做事,却要指使臣子;不报答父母养育,却要求子女孝顺;不尊敬哥哥,却要求弟弟听话,这都不符合同理心的原则。读书人理解了这三种同理心,行为态度就能摆正了。」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必要的考虑:小时候不学习,长大了就没有才能;老了不教导,死后就没有人怀念;富有时不施舍,贫穷了就没有人周济。因此君子小时候考虑到长大以后的事,就会学习;老了考虑到死后的景况,就会从事教育;富有时考虑到贫穷的处境,就会施舍。」

出处

《荀子》行法篇,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战国末叶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与孔子、孟子一起,被称为是先秦儒学最重要的三个人物。

解读

「仁」、「礼」、「忠」、「恕」,是儒家的核心概念,读不懂它们,便读不懂儒家。

中国古代,不比现今,那是一个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生活单位是群聚的部族,而不是离散的个人。按照马克思的说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所以与西方的游牧传统不同,为了能保持大面积耕作,抵御自然灾害、避免盗贼劫掠,我们自古以来,重视集体,轻视个人,发展出了极度先进的社会组织。

而这个社会组织的核心操作系统,就是最能促进组织稳定的儒家文化,具体来说就是规范化的宗族组织体系。为了建立这样的体系,最紧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组织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儒家文化中,这种关系的建立,分为内外两个层面,由内而外即是「仁」,由外而内即是「礼」。

「仁」是内心层面的建设,即内心信念、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的塑造;「礼」是社会层面的规则,即制度规范、组织结构、权力机制的设计。

如此精巧的设计,并非是儒家的原创,孔子本人也只是传承并凝练了上古时期农耕文化的传统,连他自己都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也曾感叹「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所以,准确地来说,孔子是一个传承者。

在春秋战国那个年代,各种不同的新思想横空出世,旧文化岌岌可危,可以说是孔子以一人之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曾经只属于庙堂之上的贵族知识,传播给普罗大众,保留了一丝传统的火种,一代代儒门弟子薪火相传,最终燎原于整个中国。

但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完美的,重视组织的反面,就是轻视个人;重视结构的反面,就是排斥独特。儒家文化,追求组织结构的极端稳定,也造就了对个体个性的极端压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儒家发展了「忠」与「恕」的概念。

需要重点说明的是,儒家这里所说的「忠」,并非指「忠诚」,而更接近于「原则」这个概念。

忠,内心中正即为忠,指自己处事之准则;恕,体人如心即为恕,指对他人之态度。用人话来说,就是一方面要摆正心态,让内心的准则高于外界的标准,这样外界的压力便内化解决了;另一方面要有同理心,我想如何被对待,我便如何对待别人,这样让每一层的压力都保持均衡,不至于应力集中导致崩溃。

而且,这种同理心并不只停留在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上,还继续发展到跨越时间、跨越生死、跨越社会,少年的自己应该同理老年的自己,活着的自己应该同理死后的自己,富有的自己应该同理贫穷的自己,可以说是同理到极致了。所以这种组织结构的压力,不仅在空间上均衡,还在时间上、代际上、社会上进行均衡,简直可怕。

这么想来,孔子简直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师。

当然,也有人向往自由,不愿意接受约束、承担责任,便转投道家,游山论道,领悟逍遥之意;或拜入佛门,古刹参禅,追寻无我之境。毕竟,人生百年,又算得上什么?

我总觉得,如果说佛道是看透了人生,那儒家便是超越了人生,前者是一声叹息,而后者则是一声呐喊。

只可惜,这种文化存在的土壤,已经渐渐崩解,但这种文化带来的优势,依然帮助我们重新屹立于世界之林。此时此刻,我们能够重新审视这样的文化,不正说明,它已经结出了丰盛的果实么?

近期因为工作和生活上的种种情况,极忙,很久没更新,因为「读经典」系列每篇虽然较短,但是需要查阅的资料极多,需要花上3~6个小时才能完成到自己满意的程度,谢谢大家的等待。

总结

佛门,怜悯之爱。
道家,忘情之爱。
儒家,深远之爱。

拓展阅读

公输不能加于绳,圣人莫能加于礼。礼者,众人法而不知,圣人法而知之。

公输班不能凌驾于墨线之上,圣人不能凌驾于礼制之上。礼制这种东西,众人遵循它却不懂其所以然,圣人遵循它而且能理解其所以然。

《荀子·行法篇》荀子

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荀子·礼论》荀子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论语·八佾篇》孔子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篇》孔子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刘向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篇》孔子

参考文献:
1、《论语》“忠”“恕”本义考

阿哲

好奇、探索、创造

相关推荐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原文 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内省而外物轻矣。 传曰:「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此之谓矣。 身劳而心安,为 …

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

原文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 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 孔子曰:「 …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