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They have their exits and their entrances.
翻译
世界是一个舞台,
所有男女都只是演员,
各有其入场和出场。
出处
《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威廉·莎士比亚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华人社会常尊称为莎翁,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当时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
这部剧是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中的最后一部,同时也是莎翁由喜剧开启悲剧创作的前奏。这段台词是其中 第二幕 第七景 杰奎斯(Jaques)的独白。(完整台词见文后)
解读
人用隐喻理解世界。
而对于这个世界,舞台是最棒的隐喻。
这个隐喻中包含了一系列的概念,建立了我们对自己与这个世界的理解,解答了我们心中最大的问题,如「人生即表演」、「责任即角色」、「命运即剧本」、「出生即入场」、「死亡即退场」、「上帝即导演」。
这个「人生如戏」的隐喻,已经深深植入我们的心智中,而不自知。
当我们称赞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会说「你表现得很棒」;当我们看到一个坏蛋受到惩罚,我们会说「这就是你的下场」;当我们教训别人不要作恶的时候,我们会说「人在做,天在看」。
我们生活在无穷无尽的隐喻之中,以至于我们无法察觉到隐喻的存在。
在以上这句话中,就包含了一个「鱼生活在水中」的隐喻,「人即是鱼」、「隐喻即是水」。
同时,就在以上这句话中,也包含了一个「容器」的隐喻,「句子是容器」、「隐喻是所盛之物」。
我们以日常的经验为基础,一层一层建立起理解这个世界的框架。
我们体验到自身的肢体,于是我们才能建立「物体即人」的隐喻,从而理解「山脚」、「桌腿」、「树身」。
我们体验到天空和大地的存在,于是我们才能建立「天清地浊」的隐喻,从而理解「高明」、「高尚」、「低俗」、「低贱」。
我们体验到日常吃饭,于是我们才能建立「学习即进食」的隐喻,从而理解「学习知识」、「精神食粮」、「分享知识」。
或者换一句话说,语言即是隐喻。
我隐约觉得,人最最底层的隐喻,以图像化、感觉化、情绪化的方式,储存在我们的潜意识之中,使它们决定了我们如何定义和理解周围的世界,也许这些就是我们所理解的「文化」。
如果把人的意识比作冰山,那么从冰山的最底部到冰山的最顶部,就是由一层层隐喻堆叠而成。越往下,就越早形成、越非语言化、越没有逻辑,是故事与情绪的世界;越往上,就越晚形成、越语言和、越符合逻辑,是语言与理智的世界。
只要我们还在思考,就无法逃脱隐喻,而隐喻的本质就是「拟合」,它终究让我们只能间接理解这个世界。
也许这就是为什么说「人们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原因。
总结
隐喻无处不在。
拓展阅读
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而身后则燃烧着一堆火。
于是,在那面白墙上,他们能看到自己以及火堆前各种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实在的事物,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
最后,一个人挣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这时,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世界。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
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那个人似乎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他们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
《理想国》柏拉图的洞穴之喻(Allegory of the Cave)(精简版)
All things are numbers.
万物皆数。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幽梦影》张潮
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They have their exits and their entrances,
And one man in his time plays many parts,
His acts being seven ages. At first, the infant,
Mewling and puking in the nurse’s arms.
Then the whining schoolboy, with his satchel
And shining morning face, creeping like snail
Unwillingly to school. And then the lover,
Sighing like furnace, with a woeful ballad
Made to his mistress’ eyebrow. Then a soldier,
Full of strange oaths and bearded like the pard,
Jealous in honour, sudden and quick in quarrel,
Seeking the bubble reputation
Even in the cannon’s mouth. And then the justice,
In fair round belly with good capon lined,
With eyes severe and beard of formal cut,
Full of wise saws and modern instances;
And so he plays his part. The sixth age shifts
Into the lean and slippered pantaloon,
With spectacles on nose and pouch on side;
His youthful hose, well saved, a world too wide
For his shrunk shank, and his big manly voice,
Turning again toward childish treble, pipes
And whistles in his sound. Last scene of all,
That ends this strange eventful history,
Is second childishness and mere oblivion,
Sans teeth, sans eyes, sans taste, sans everything.世界是座舞台,
所有男女都只是演员;
各有其出场和入场;
每个人皆扮演许多角色,
而演出共分为七个阶段。第一阶段:婴儿,
在奶妈怀里啜泣、吐奶;
之后是爱哭的学童,背着书包,
亮着晨朗的脸庞,蜗牛般拖着脚步
不情愿地步向学校。之后是情人,
火炉般叹息着,写下幽怨的情诗,
描绘情人的眉弯。之后是军人,
满嘴荒诞的誓言,蓄留如豹的短须,
觊觎荣誉,易动干戈,
追求泡沫般的名声,
即使是在炮口里。之后是判官,
浑圆的肚皮里衬着美味的阉鸡肉,
眼神严苛,蓄须工整,
引经据典,通晓时事;
这就是他的戏码。第六阶段,摇身变为
穿着拖鞋、又瘦又傻的老头,
鼻上架着眼镜,腰间挂着钱囊;
穿着保存完好的昔日长裤,裤管里的世界
对缩皱的双腿来说过于宽阔;而他雄厚的嗓音
回转为幼时的尖细,在他的言谈间
尖声哨鸣。最后一幕
《皆大欢喜》威廉·莎士比亚
结束了这出怪诞多舛的历史剧,
重演了幼稚期,内容唯有遗忘;
没有了牙齿,没有了视觉,没有了味觉,没有了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