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

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

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出处

《论语》卫灵公篇,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解读

所有神话、宗教、法律、文化最初的源流,都是让一个群体更好地生存下去。

而为了让一个群体更好地生存下去,就需要规范群体内每个人的行为,让这个群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生存下去。

在这所有的规范里面,最基石的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无论是佛教、道家、儒家、基督教、伊斯兰教,它们的戒律都建立在这样的基石上,都有着类似于“不杀人、不偷盗、不欺骗、不邪淫”的条款。

因为我不想被杀、被偷、被骗、被奸淫,所以我不杀人、不偷盗、不骗人、不奸淫别人。

这是人们共同的渴望,所以我们需要“神话、宗教、法律、文化”去规范每个人的行为。有了这样的规范,我们就能收获某种确定性,群体就能保持某种秩序,进而孕育出更丰盛的文明。

总结

共同的渴望,是组织的基石。
而组织,则是秩序本身。

拓展阅读

So in everything, do to others what you would have them do to you, for this sums up the Law and the Prophets.

你们要别人怎样待你们,就得怎样待别人,这就是摩西法律和先知教训的真义。

《圣经》马太福音

For if ye forgive men their trespasses, your heavenly Father will also forgive you.
But if ye forgive not men their trespasses, neither will your Father forgive your trespasses.

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
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

《圣经》马太福音

曾经有一个官员,欠了国王百万巨款,愤怒的国王下令:“将他连同妻儿都卖掉充作奴隶,来偿还所欠的款项。”

官员跪地哭求道:“请陛下开恩,卖了我也还不了这么一笔巨款,请您耐心等待,我一定会设法偿还欠款。”

国王明知道他还不起,但是心生怜悯,宽恕了他。这位官员走出宫殿随即撞见了一名仆从,他抓住那名仆从大喝道:“你欠我的钱呢,什么时候还?”

那仆从哀求道:“请再容我一点时间,我努力工作,一定能将它还清。”

可是官员不依不饶,他抓住仆从咆哮道:“期限已经到了,你立刻就得还钱,否则就得坐牢。”他将那名仆从抓了起来、送进了监狱。

国王听说这个消息之后,什么话都没有再说,也命人将那官员送入了大牢。

故事到这里就讲完了,约稣环顾众门徒道:“认为自己的行为应该获得宽恕,却不能同样的宽恕别人,这种人是不可宽恕的。”

《天枢》小故事摘录

阿哲

好奇、探索、创造

相关推荐

吾日三省吾身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 曾子说: 我每天从多方面反省自 ...

君子不器

原文 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 孔子说:「君子不是有着一定用途的器具。」 出处 《论语》为政篇,孔子(公元前551年9 ...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原文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