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翻译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语;
四季有节律,而不议论;
世界有法则,而不解释。
圣人,探究天地之美,通晓世界运转的法则。
所以,至人与圣人顺应自然、有所不为,究其原因,就在于对世界运转法则的观察研究。
出处
《庄子》知北游,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解读
昨天,我去了山里,倾盆大雨过后,驶过山野小路,穿过一片片嫩绿青葱的麦田,远处群山交错,有云在流动,仿若幻境,突然就想到庄子的这一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每次读庄子,都觉得非常治愈,一是因为言辞之美,二是因为故事之奇,三是因为意境之幻。读多了,甚至都有些飘飘然,感觉人都轻快了许多,仿佛不在人间。
我之前只是觉得这句话很美,有一种独特的韵味,对它的意思并不了然,而驶过了这一程,我好像懂了一点什么,也不知道符不符合庄子本意,便如此记下来。
我们大都喜欢亲近自然,当然是因为大自然之美,可你有没有想过,大自然为什么美?又美在哪里?
我觉得,大自然之所以美,是因为它既复杂,又有秩序,复杂赋予了它足够多的层次与细节,秩序赋予了它一定的可理解性与可预见性。就像真正好的音乐,既符合你的预期,又带有一些惊喜;就像真正好的画作,既有你能够理解的,也有你需要思考的。
大自然之美,是无限之美,随手捡起一片树叶,里面都拥有无限的细节;大自然之美,是变化之美,四季轮转往复循环,春华秋实、夏雨冬雪。
上天无所谓公不公平,打雷便是打雷,下雨便是下雨;大地无所谓仁不仁慈,你要来就来,你要走就走;各个物种也只顾自己卖力生长,万物并作,合作竞争。
你不会问大自然为什么是现在这个样子,也不会问它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它就是现在这个样子,没有理由,也没有目的,正因如此,大自然才格外治愈人心。
它就是它所是的样子,它也只是它所是的样子,没有起因便没有束缚,没有终点便没有负担,圆融而无碍。现代忙碌的你我,可能最缺的就是这样的悠闲,能够无条件的接纳自己、拥抱自己,既没有使命要肩负,也没有目标要完成。
突然想起文后的一句话:「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也许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道就是道本身,也只是道本身,它并不是你所听到的、所看到的、所表达的,所以不可闻、不可见、不可言。
写到这里,窗外突然传来一阵雨声,抬头一看,一道闪电划过,传来滚滚雷声,大雨已然倾盆而至,推开窗,雨点打在脸上,凉凉的,整个世界都朦胧起来。这场雨就是这场雨,也只是这场雨,并不是打在我脸上的雨滴,也不是我体验到的凉爽,更不是这些文字,也不是你听到我所说的「这场雨」。
正如《圣经》开篇创世纪所言,「我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这是神的语言,但我们只是凡人。凡人的语言,只是简陋的工具,也许只能容纳我所思所想的百分之一,而我所思所想与真实世界之间的距离,又何止千万分之一。
所以,无数的智者先贤们,一方面极力发展语言、概念、逻辑,去升级这套理解世界的工具,因为它是我们理解世界的唯一桥梁;另一方面又不断告诫我们,语言是有限的,世界是无限的,不要执着于语言,因为它也是阻挡我们体验这个世界的地底迷宫。
最后,我不由得脑洞大开,如果天地真的如人一样,开始言了,你还觉得它美么?或者说,天地还是那个天地么?
总结
天何言哉?
拓展阅读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
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
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丘,而睹狂屈焉。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狂屈曰:「唉!予知之,将语若,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知不得问,反于帝宫,见黄帝而问焉。
黄帝曰:「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知问黄帝曰:「我与若知之,彼与彼不知也,其孰是邪?」
黄帝曰:「彼无为谓真是也,狂屈似之,我与汝终不近也。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圣人行不言之教。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故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故曰:‘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今已为物也,欲复归根,不亦难乎!其易也,其唯大人乎!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知谓黄帝曰:「吾问无为谓,无为谓不应我,非不我应,不知应我也。吾问狂屈,狂屈中欲告我而不我告,非不我告,中欲告而忘之也。今予问乎若,若知之,奚故不近?」
黄帝曰:「彼其真是也,以其不知也;此其似之也,以其忘之也;予与若终不近也,以其知之也。」狂屈闻之,以黄帝为知言。
《庄子》知北游
舜问乎丞曰:「道可得而有乎?」
《庄子》知北游
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
且夫博之不必知,辩之不必慧,圣人以断之矣!若夫益之而不加益,损之而不加损者,圣人之所保也。
《庄子》知北游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 ;油然寥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解其天韬,堕其天帙。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乎 !
《庄子》知北游
彼至则不论,论则不至;明见无值,辩不若默;道不可闻,闻不若塞:此之谓大得。
《庄子》知北游
物物者与物无际,而物有际者,所谓物际者也。不际之际,际之不际者也。谓盈虚衰杀,彼为盈虚非盈虚,彼为衰杀非衰杀,彼为本末非本末,彼为积散非积散也。
《庄子》知北游
圣人处物不伤物。不伤物者,物亦不能伤也。唯无所伤者,为能与人相将迎。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与!乐未毕也,哀又继之。哀乐之来,吾不能御,其去弗能止。悲夫,世人直为物逆旅耳!
《庄子》知北游
静则无为,无为也,则任事者责矣。
《庄子》天地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道德经》老子
子曰:「予欲无言。」
《论语·阳货》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