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欲仁,斯仁至矣

原文

子曰:「仁,远乎哉?吾欲仁,斯仁至矣。」

翻译

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要它,它就來了。」

出处

《论语》述而篇,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解读

我曾经听说过一个九尾狐的故事:

在青丘山,住着很多妖狐,它们有着一种特殊的能力,能够实现凡人的愿望,但代价是失去一条尾巴。相传修炼到最高境界的妖狐有九条尾巴,被称为九尾。

但是,青丘山中并没有九尾,法力最高深的妖狐,也只有八条尾巴。因为根据传说,妖狐长出第九条尾巴的条件,就是帮助凡人实现一个愿望。可是,为了帮助凡人实现愿望,必须失去一条尾巴。一减一增,仍然还是八尾。

经过了漫长的时光,它们一次次失去尾巴,又长出尾巴,但依然是八尾。于是,它们慢慢相信九尾只是一个传说,世界上根本就不可能有真正的九尾。

直到有一天,一只八尾妖狐,遇见了一个人,他向它许愿:「我的愿望是,你长出一条新的尾巴。」

于是,它变成了九尾。

我相信,任何一个足够“聪明”的人,遇见一个许愿的机会,都不会许下这样对自己毫无意义的愿望。

人有两种能力,第一种是「我能够」,是“聪明”的能力,是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的厉害;第二种是「我愿意」,是“愚蠢”的能力,是唐玄奘一路西行九九八十一难的决心。

很多时候,阻碍我们的,并不是「我能够」,而是「我愿意」。

因为,大多数「我能够」的问题,都能被克服和解决,唯有「我愿意」的问题,我们无法解决,它似乎根植于我们的内心。

仁,就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属于「我愿意」的问题。

在比较长的时间里,决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并非是讲话的技巧,或者是处理关系的能力,而是我们在内心里,到底如何看待彼此。我们是否把对方看得足够重要,我们是否有真正的爱与关心。

似乎,现代社会的成果,让我们能很好地解决「我能够」的问题,因为我们在探索世界规律的道路上,走得足够远。而为了解决「我愿意」的问题,很多人诉诸于自古以来的宗教,因为它们在探索自我的密林里,走得足够深。

在那密林的最深处,就是人最想要获得的东西,那存在于马斯洛需求金字塔最顶端的「超越」。

也许,这就是打开「我愿意」大门的钥匙,只要还局限于「我」,就永远不会「愿意」。

总结

我愿意。

拓展阅读

For those who seek liberation wholeheartedly, realization is near.

那些怀着真诚的心愿去探索解脱(获得生命内在的彻底自由)之人,距离实现他们的目标(解脱)还能远吗 ?

《瑜伽经》帕坦伽利(Patanjali)

For everyone who asks receives; he who seeks finds; and to him who knocks, the door will be opened.

持续求,就必得着;持续寻找,就必寻见;持续叩门,就必为你开门。

《路加福音(Luke)》11:10

Words are a pretext.
It is the inner bond that draws one person to another, not words.

语言是借口,
吸引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
是内心的链接,
而不是言辞。

莫拉维·贾拉鲁丁·鲁米(Molana Jalaluddin Rumi)

阿哲

好奇、探索、创造

相关推荐

吾日三省吾身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翻译 曾子说: 我每天从多方面反省自 …

君子不器

原文 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 孔子说:「君子不是有着一定用途的器具。」 出处 《论语》为政篇,孔子(公元前551年9 …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原文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评论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